行业动态

随着对可持续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先进生物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纤维素纳米纤维源自丰富的天然资源,具备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但其固有的生物功能性不足限制了应用范围。

与此同时,壳聚糖作为纤维素的阳离子类似物,虽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活性,却因结晶度低、机械性能弱及加工条件苛刻而难以在要求严苛的环境中应用。因此,如何将纤维素的力学优势与壳聚糖的生物功能结合,成为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的一项关键挑战。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于海鹏教授陈文帅教授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绿色、低成本、可规模化制备氨基纤维素纳米纤维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羧基和氨基接枝到纤维素上,并经过超声纳米纤化处理,成功制备出超细、高长径比的A-CNF材料。该材料不仅机械性能增强,还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活性。研究显示,A-CNF支架在组织工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孔隙连通性和机械完整性,细胞活力显著提升,溶血率降低,展现出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广阔潜力。相关论文以“Sustainable synthesis of amino-cellulose nanofibers for biomaterial platforms”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团队以大规模生产的纤维素浆粕为原料,采用由柠檬酸、氯化胆碱和水组成的低共熔溶剂进行预处理,促进纤维素表面羧基化。随后,通过与多种胺类化合物进行酰胺化反应,成功引入氨基官能团。在最优条件下(羧化纤维素与聚乙烯亚胺摩尔比为1:2),制备出的A-CNF具有高达2200的长径比,胺含量达6.18 mmol/g,氮含量为17.14%,zeta电位为+38.66 mV,取代度为0.22,产率超过95%。这些指标显著优于现有文献报道的同类材料。A-CNF悬浮液在储存8个月后仍保持均匀稳定,中试生产也证明其具备吨级扩产能力。

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显示,该合成路径的成本远低于传统的季铵化反应、酰胺化反应及商业壳聚糖的生产成本。生命周期评估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在全球变暖、陆地酸化和生态毒性等多项环境指标上均优于对比工艺,例如全球变暖潜能比传统壳聚糖合成降低了67.7%,凸显其绿色可持续优势。

undefined

图1. 纤维素向A-CNF的转化过程 (A)来自木材的纤维素与来自甲壳动物外骨骼的壳聚糖(CTS)的层次结构与化学结构对比,展示了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有利于材料创新的复杂结构。 (B)A-CNF合成过程中的共价表面功能化步骤,详细说明了在纤维素纳米纤维上引入氨基的化学修饰过程。 (C)CTS与A-CNF在多项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上的雷达图对比,各项指标(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均已相对于观测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undefined

图2. A-CNF的形态与理化性质分析 形态表征:(A)0.2% (w/v) A-CNF悬浮液(羧化纤维素:PEI摩尔比1:1)的数码照片;(B)原子力显微镜图像;(C、D)不同放大倍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E)直径分布直方图;(F)0.2% (w/v) A-CNF悬浮液(羧化纤维素:PEI摩尔比1:2)的数码照片;(G)原子力显微镜图像;(H、I)不同放大倍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J)直径分布直方图;(K)高长径比A-CNF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 理化性质:(L)最优条件下制备的A-CNF与文献值的纵横比对比;(N)最优条件下制备的A-CNF与文献值的胺含量对比。 定量分析:(M)基于三次独立测量的A-CNF胺含量比较。 稳定性与可扩展性评估:(O)A-CNF悬浮液储存8个月前后的照片;(P)1 wt% A-CNF的中试生产测试,展示了生产过程的规模化能力。 生命周期与技经分析:(Q)A-CNF合成成本分解及与季铵化、酰胺化反应和商业CTS每吨成本的对比;(R)A-CNF与CTS生产在10项环境指标(包括全球变暖、人类健康、陆地生态系统等)上的影响对比。

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A-CNF的成功合成。拉曼光谱在1500 cm⁻¹和1650 cm⁻¹处出现新吸收峰,分别对应氨基和酰胺基团;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碳、氮、氧含量分别为66.1%、16.3%和17.6%,并检测到C–N–C和C–N键的存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N–H伸缩振动信号增强,羧酸盐C=O峰消失,进一步支持了表面酰胺化的完成。X射线衍射与固态13C核磁共振结果也表明,纤维素I型晶体结构在修饰后得以保留,同时出现了由聚乙烯亚胺接枝引起的新碳信号。

undefined

图3. A-CNF的光谱分析 (A)CNF与A-CNF的拉曼光谱;(B)羰基(C=O)与(C)氨基(NH₂)的拉曼光谱细节,通过颜色强度展示酰胺与氨基在A-CNF中的分布;(D)CNF与A-CNF的XPS谱图;(E、F)A-CNF的C 1s与N 1s谱图;(G)所有样品的FTIR光谱对比;(H)CNF与A-CNF的固态13C NMR谱图对比。

A-CNF支架展现出高度可调的物理结构与性能。通过调节A-CNF固含量(1–10 wt%),可实现孔径从540 μm至20 μm的精确调控,满足不同细胞尺寸的需求。支架具有高比表面积(17.84–22.51 m²/g)、优异的孔隙连通性(闭合孔数量仅为壳聚糖支架的1/14至1/21)和持续高于95%的生物稳定性,远优于壳聚糖支架(12小时内完全降解)。此外,A-CNF支架的水吸收率和持水率分别为壳聚糖支架的6–32倍和4–11倍,为细胞提供了理想的湿润微环境。

在抗菌性能方面,A-CNF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分别达到81.8%和92.3%,其机制包括破坏细菌膜结构和干扰细胞壁合成。机械性能方面,A-CNF支架的压缩强度可从0.3 MPa调整至8.6 MPa,杨氏模量覆盖0.003–0.51 MPa,能够匹配从软组织(如脑、肝)到硬组织(如骨)的力学需求,并通过浇铸成型成功制备出心、脑、肺、肾等多种器官模型。

undefined

图4. A-CNF支架的可定制性能 (A)不同固含量A-CNF支架的截面示意图与扫描电镜图像,插图为各支架的数码照片; (B)Micro-CT重建的三维图像展示A-CNF支架内部的孔隙结构; (C)比表面积与孔径随支架固含量的变化; (D)A-CNF与CTS支架内部孔隙连通性分析; (E)不同固含量下A-CNF与CTS支架的孔隙率与密度对比; (F)A-CNF与CTS支架的水吸收与持水能力图示; (G)A-CNF与CTS支架在不同固含量下的生物稳定性比较,附随时间变化的数码照片记录; (H)A-CNF支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抑制率; (I)固含量对A-CNF支架压缩强度与杨氏模量的影响; (J)A-CNF支架与四种文献报道支架在压缩强度与比强度上的Ashby图对比; (K)A-CNF支架杨氏模量与天然体内组织刚度范围的比较; (L)通过凝胶浇铸制备的仿生软组织形态A-CNF支架。

生物学评价进一步验证了A-CNF支架的优越性。溶血率仅为0.68%,远低于5%的安全阈值。使用H9c2、SK-BR-3和PHC三种细胞系进行的实验表明,A-CNF支架能显著提升细胞活力与增殖率,抑制率为负值,细胞存活率超过110%。通过匹配细胞尺寸与支架孔径(如100 μm用于心肌细胞,50 μm用于乳腺腺癌细胞,20 μm用于肝细胞),A-CNF有效促进了细胞粘附与器官样结构的形成,在48小时内成功支持了心脏、乳腺和肝脏类器官的发育。

undefined

图5. A-CNF支架的生物学性能 (A)A-CNF支架用于类器官培养的示意图,显示其可调孔径适应不同细胞尺寸; (B)CTS与A-CNF支架的溶血测试结果图像; (C)各支架组的溶血率定量; (D)CCK-8法测定的细胞抑制率; (E)细胞在A-CNF支架上培养24小时后的活力分析; (F)H9c2、SK-BR-3与PHC细胞在CTS与A-CNF支架上培养48小时后的共聚焦与三维荧光图像; (G)支架孔径对细胞行为影响的示意图; (H、I)不同孔径A-CNF支架上H9c2、SK-BR-3与PHC细胞的粘附率与增殖率; (J)心脏、乳腺与肝脏类器官在A-CNF支架中培养48小时后的数码照片。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成功开发出一种兼具高强度、高生物活性与绿色可持续特性的氨基纤维素纳米纤维材料,还通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验证,展示了其在组织工程、抗菌敷料、药物递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A-CNF的长期体内生物相容性、降解动力学及其免疫响应行为,推动这一创新材料向下一代医疗器械与再生治疗产品转化。